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闫素静:读书感悟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1744次

读书感悟

闫素静
假期,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使我们在课余的时间也能有机会学习教育名家的专著, 最初,最吸引我的是《哈佛家训》,里面一篇篇精美的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个人生哲理,品味着这些小故事,涉世未深的我是受益非浅。在如饥似渴的读完它后,我又接着读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人都说“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是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窥探他人,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能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同时也告诉年青人,怎样做回自己,怎样面对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人要诚信、做人要拥有自我、做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做人要自信、做人要自省、做人要有勇气、做人要有广阔地胸怀、做人要追寻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做人要努力的学习…… 做人不是自信就能成功,但是拥有自信的人总能为自己赢来更多的喝彩;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 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书中没有夸夸其谈地言词。从头到尾都是平实的人生道理和一些相对应的例子,其实就我而言,仅仅是从这些例子中,就感受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受用非浅…借用书中一句话:消极被动的人与积极主动的人差异巨大。前者总是在等待命运安排或贵人相助,无法主导和推动事情的进展;后者则认为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中,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发展。更多深刻而浅显易懂的内容,尽在书中显现。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做最好的自己,看快乐的好书……

        另外听其他老师的谈论我选择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读到给教师的第一条建议的时候我已经被它深深的吸引。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名著,它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在考察了一系列教育现象、总结了科学的教育规律的同时,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参考建议。读到书中的描述,仿佛那就是在帮助自己解决身边的问题,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能引起我的思考和深深的感触。
        例如: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条: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从中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性格上,也表现在学习、能力、情感等各个方面,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各种实践活动,我们都应以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而不是强迫所有学生都达到统一的标准。 
        在促进孩子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特别是在某个方面落后的孩子,在任务的布置上要有层次性,让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进步的喜悦才是孩子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再如:书中还有这样一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那么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所以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栏目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