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继续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8月30日—31日,保定七中教研处精心策划、统筹安排,校本培训继续如火如荼地开展,会议分别由教研处副主任白敏和郝翠彦主持。
8月30日上午,办公室主任李昕桐结合国家政治政策、教育发展动态、教师成长方向等方面,用真实案例佐证,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师德师风讲座。李昕桐主任告诫老师们要坚守职业道德的红线,教师的爱是一道光。
督导处主任张志龙通过分享身边的具体事例,加深了全体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育人者育心,育心者必自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件提纲挈领的大事。李昕桐主任和张志龙主任真切的故事和讲述使全体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立足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来塑造高尚的师德。
教务处主任杨彩霞从常规检查、日常巡查、成绩跟踪、民主测评这几个方面对教学常规进行了讲解,深入地阐述了教师应该如何针对教学常规更好地改进自身教学。杨彩霞主任深入浅出地讲解不仅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规范教学常规的紧迫性,也为他们日后的实际教学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宝贵建议。
教研处主任李立灵做了“让高效教研照亮名师发展之路”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强调教研工作,要做到“有教有研,有教必研,以研促教、以研兴教”。我们要对标名校,找差距;对标名师,找目标;对标先进,找方法;对标未来,找动力。李立灵主任对比了新旧教研的不同,明确了教研工作的具体任务,为教师教研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今年的中高考中,我校语文、化学学科成绩优异。高中语文备课组长武玉芳老师、化学组组长陈晓静老师、初中语文组组长杨东鸾老师分享了中高考备考的经验。他们很好地梳理了初三、高三各学科备考复习中的重点、难点,提供了科学精细的备考方法和管理方法,完善了中高考备考策略。
初中物理组刘喜梅老师以“筑巢引凤,结伴同行”为题,对初中物理工作室的教研活动进行汇报。汇报中强调教研的目标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常态教学课堂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做到朴实、真实和有效。要见人见分,要提质,更要提智!刘喜梅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让老师对课堂研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8月30日下午,校长助理赵红就青年教师进行了好课堂的培训。培训中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途径,带领青年教师了解好课的“三个维度”(教材、学情、时代特点)和“三个要素”(合作、合适、问题)。她指出一个师范生由自然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不是跳过“教有常法”探索“教无定法”的过程,而是要先走进“教有常法”,然后淡出“常法”,才能进入“教无定法”的境界。做好教育教学准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练就扎实基本功是此次讲座的应有之义。相信校长助理赵红的讲座会助力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沉淀、反思、沉潜、成长。
8月31日下午,由王惠老师和校长助理赵红共同带来了王慧老师《滑动摩擦力》的课例分享。别开生面的讲解方式,如同带领老师们进入了一线教学场景,让老师们大开眼界。初中于喜玲老师将其优秀课例《光的折射》进行案例分享,让老师们学习了精品课出模的过程。刘喜梅老师对其进行说课点评,同时呼吁老师们要以公开课为契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做到教有法、学有道、课有型。
教研处副主任齐小健强调教研处将继续借助智慧研修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精准把握各教研、备课组教师的研修行为,从而进行精准的指导、评价与管理。我们在“互联网+研训教一体化”的创新机制下,在人人、时时、处处可研的研修生态中,将更加突出教研、备课组长的专业引领、同伴的广泛深度参与互助,从而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
教研处副主任白敏分析了微课的内涵、特点和优势。从软件和素材角度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实用、高效的工具,指出微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资源,没有精彩的技术呈现很难吸引学生。而且对于相对专业的教师群体来讲,技术上的匮乏是制约微课发展的一个瓶颈。白敏老师呼吁大家合理地使用工具,助推我校七度智慧好课堂的未来发展。
教研处副主任郝翠彦结合自身的经历给老师们带来课题研究的经验分享,课题是助推器,能够快速让一名教师变成一名研究型教师。郝翠彦老师从如何选题、开题、研究与实践和结题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俯首是夏,仰首是秋,新的学期如约而至。新学期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师德师风浸润心灵,教研赋能助力成长。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相信教师们定会气有浩然,学习不止,勇于革新,甘于奉献,用奋斗书写最靓丽的时代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