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七中“七度智慧好课堂”理念是基于吕校长的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内涵丰富,是保定七中腾飞的里程碑。
继数学、语文学科课例研究活动之后,12月11日,我校再次邀请北京晓羊教育研究执行院刘文江院长对我校历史学科进行课例研究活动指导。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高中历史组行动研究的方式剖析课例,分析教学策略与效果,在老师们心里牢牢树立“七度智慧好课堂”的理念,提升常态教学的效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扎扎实实落地。
高中教研处李立灵主任组织并主持本次课例研究活动。校长助理赵红和校长助理崔东海、教务处主任杨彩霞、各级部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全体历史教师及部分其他学科教师参与了本次课例研究活动。
高中教研处李立灵主任主持本次课例研究活动
吕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课例研究活动对推动“七度智慧好课堂”的积极意义,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指示。
他指出要在各级部同学科间、同级部班与班之间轰轰烈烈开展 “七度智慧好课堂”热度、深度、广度,三维对抗赛,让该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师内心,淋漓尽致体现在每一节常态课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健康全面成长。
此次课例研究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本次活动中选取的种子教师申贵萍老师真诚地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她说教师要深刻理解课标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强化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要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做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注重引导学生有效预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适表达的能力,加强课后反思,认真思考、分析、概括、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历史教研组长刘会芬老师这样说:在本次活动中,成长最快的是申贵萍老师,她从最初试课时的迷茫,经历了一次次的自身否定和完善,呈现了可喜的变化。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经历,未来无限精彩在等待她。对于历史组团队来说,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科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群策群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人文精神,在努力奋进中一定会成为一支最优秀的团队。
校长助理赵红这样说:我们做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改进。我们用这样一系列课例分析的方式,不断的督促着我们常态课堂改进,我们的的确确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始终要追问自己“在哪里“、“到哪里”、“怎么到“和“到了吗。”我校在高二年级做的这次课例研究,实际价值非常大。该班级是班容量最大的艺体班级,本节课例是基于艺体班的学情,认真思考了要“到哪里“ ,而且努力寻找了“怎么到”的科学路径。经过“一课两上三议”两天的课例研究,执教教师申贵萍老师的课堂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不仅是形变,关键是质变。我们的课例研究没有任何作假,我们在努力做到”扎实”、”充实”、”夯实”、“平实“和“真实“,每一个环节都要落脚到一个“实”字,这个“雕琢“、“研磨”过程一定会对我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次次“同课重构”的“重建”中,我们的常态课一定会得到升华。
刘文江院长对这节课提出问题的同时肯定了本课的研究价值,针对高三的一轮复习策略和信息技术的使用问题与老师们真诚的交流。
刘院长强调一轮复习课应加强基础知识练习,否则考场上学生就会出现"平素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状况。刘院长认为申老师第二次研究课基本做到“七度”,特别指出,技术可以很好的助推七度的实现。比如信息度,平板终端推送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样化和丰富化,除了传统的文字材料还可以推送视频材料,强调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读材料的指导,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看问题,增加材料的丰富度;从思维度来说,“二上”对于思维的丰富度、深刻度、灵活度体现的很深刻;在练习度上,刘院长强调电子试题推送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纸笔练习的训练;从参与度来讲,“二上”所有问题指令明确,无论是独学、对学还是群学都有明确的说明;从展示度来说,通过多项互动得以增强;从达成度和精准度来说,平板教学的交互,错题的自动归档和反复重练对于高考复习来说至关重要。申老师的课面向艺体生,目标是高考复习,可以作为一节优秀的示范课,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校长助理崔东海发言
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发言
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他们也是最有发言权的。让我们来听听学生们的感受。
田佳怡:这节课,较之以往 ,更能充分的把我们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更加关注我们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注重我们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更能体会到,课堂是我们的,让我们自己来寻找答案,自己来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一个指导作用。
吴桐雨:这节课我受益匪浅,申老师的课前小游戏和课前提问使我一下子被带入到历史的课堂,并沉迷其中。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已经对一个好的老师好的课堂有了较多的认识,申老师动作神态生动自然,对于课堂的小纰漏也能巧妙的化解。申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不仅让我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知识,更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了对知识的激情,老师自然的仪态、流利的话语、有趣的环节、幽默的课堂都让我们学生在本节课有所感悟有所成长,让我们学生有了学习并掌握历史的信心,将我们带入色彩缤纷的历史长河。在本节课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许多学生都突破了自己勇于回答和挑战自我,这不是意外的收获吗?
安桐:在现实的课堂中,不可否认,大多数的同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觉得申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她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用课上小游戏使课堂气氛积极热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加条理化。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使我们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历史课程兴趣浓厚。
一开始学这门课的时候确实被教材的厚度吓了一跳,但现在已在老师的提纲挈领下掌握了部分重点。我认为平板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把教材变薄了,把精华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加上老师和学生的协作配合,使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大家学好历史的信心。
课上的游戏环节更是一大特点,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老师更加了解我们在课前的预习状况,帮助我们更好的查漏补缺。在课上鼓励我们去讲台上发言,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锻炼了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我们回答有错误的时候及时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方面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尽管有些同学仍然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对自己缺乏自信 ,但已经有许多同学为之做了表率,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积极踊跃的发言。本节课不仅使我们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让我们明白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习展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马义雯:这节课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申老师姿态端庄,头扎高马尾,精气神十足。备课充分,思路清晰,安排合理,还准备了小游戏,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课前还整理了大家的预习反馈,准确的反映了大家的知识薄弱点和未掌握的部分。课中还提出了多种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讨论,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使小组合作的意义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学们的发言也十分精彩,小组积极讨论,个人积极展示,同学积极补充,课堂效果十分乐观,师生默契,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课堂上掌声笑声不断,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发言,悦耳的笑声,充盈了这堂公开课。学生在十分轻松融洽的环境学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内容不仅掌握了,而且还愉悦了老师和同学的心情。
李一伊:我们的班主任申老师在课上精神饱满,语调温柔,认真制作的课件和问题都使我们能更好地对课程的内容有具体的的学习规划和思考路线的,让我们能对历史这一门科目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了解,申老师还制作了有趣的历史小游戏,活跃了气氛,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也通过这种比赛竞争的方式让同学们对课程更加了解透彻。在课堂中我们还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思考方式,通过学生们的自主交流来分工思考课堂问题,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展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申老师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作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我们小组的成员们的情感产生交融,促进了我们的高昂的学习情绪,使我们学的主动,学的充实,学的灵活。
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太“安静”了,因为女孩子心思比较细腻,也比较内向,平时就算知道答案但也不愿意展示自己。虽然这次的公开课上,也有这样的问题,但是课堂的氛围也明显的活跃了起来,许多同学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在讲台上也不怯场,这是一个进步,我认为通过这一次的历史课后,我们1917班以后的课堂会越来越积极。
学生作为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亲历者,所有的感受是最真实、最深刻的,只有真正能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和学习需求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也才是科学的课堂。学生的认可给了我们莫大继续前行的力量。
本次课例研究活动所有流程依旧在保定七中智慧研修校本平台上同步直播并支持回看,极大方便了更多不能到现场的老师们。
期待“七度智慧好课堂”深扎根,早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