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吕校长指出:在搞好教学设计上,没有老中青之分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1742次

吕校长指出:在搞好教学设计上,没有老中青之分

1月4日下午,高中教务处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工作会,吕校长出席会议。高中同头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干事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高中教务处副主任薛祎主持。
会上,薛祎就期末考试安排、考前注意事项、同头备课工作、课程进度、北师大特级教师来校授课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她还就高二为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和增强教学效果而进行的 “考后100分”做了说明,即要注重对试卷的分析总结,确保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再重复,使考试发挥应有的效果,杜绝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错的现象。
在高中教务处主任刘永刚对有关问题说明后,在吕校长的提议下,与会人员开始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交流。大家积极发言,气氛热烈。讨论中,会议内容逐渐转为是否有必要检查教案、“老教师”是否可以少写甚至不写教案这一中心话题。
在广泛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吕校长并没有直接表态,给大家的意见下结论。他首先给大家打了比喻:写教案就如同开会。他以切身的经历举例,尽管反对有事没事开会,特别是反对开无病呻吟的会。但在每次必开的会议之前,都要反复酝酿、反复斟酌,甚至到会场上都在不断推敲。即使在老师们看来有的时候自己没有文稿,但在心中也早有成熟的腹稿。情同此理,写教案也是如此。上课前写教案是对课堂思路的整理和设计,即使体现在教案上不是很详尽,但教学设计必须是完整清晰的,反复思考的,甚至针对鲜活奔放的学生,需要随时有可能各种“意外”发生的应变预案。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课堂效果。在这一点上,没有老中青之分,应该无人例外。教学意义上的“老教师”的概念以年龄来划分显然不科学,而应该从专业知识储备与“升级”、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态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评认定,在这个意义上来讲,60岁不一定能称得上“老教师”,20多岁也不一定就称不上“老教师”。
他说,当教师和当大夫不同,当大夫一般靠经验治病,是越老越吃香,当教师则不同。他引用苏联教育专家的一段名言说明,即“面对勤学好问、满腔热情的青少年,教师只有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受到他们的爱戴。如果你想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所发现。如果你过了几年还是依然故我,如果逝去的一天没有给你增加任何新的财富,那你就可能成为一个令人生厌甚至憎恶的人。”每位教师都要惧怕精神上的僵化,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他强调,教案在基本框架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应该提倡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反对千篇一律,教务处和督导处也不要按照一个模式评价,应该有所侧重。但这个评价不是按年龄来区分,而是按教学经验、教学成绩、教学技巧以及治学态度等综合考评。要做好这个评价,就要将平时抽查和年终评价相结合。评价要有结果,要分出三六九等,要将评定的示范性教案展示出来,请该教师做经验介绍,并给予奖励,对于综合考评不合格的,就需要限期整改。


吕校长要求,作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应首先并同时要求其他教师坚决抛却“老教师”、“中年教师”的旧有不科学、不彰显积极进取的传统观念,更不能有形无形的形成一个超乎常规要求的“特殊阶层”!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仅要做专业教学的领跑者,还肩负着培训提高本教研组、学科组教师的责任。要不断提高大家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他强调,与会教师要做综合素质方面尖子,不仅课要教得最好,还要做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事合作并发扬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典范,还要善于带领本学科老师与时俱进、共同提高,努力打造富于保定七中特色的“为人、为事、为师”的良好的师资队伍!
栏目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