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由杨英才副局长带队,新市区文体教育局考核组来我校考核领导班子,吕校长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做年度总结报告。全体教师认真听取了报告全文,并进行了民主推荐。
创新促发展 品牌铸辉煌
——2013年度工作总结
尊敬的英才局长、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局党委的具体指导下,七中人坚信理想的力量,坚定名校创建的梦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与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凝神静气,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让我们一起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回顾,对2014 年的工作进行展望。
一、办学理念不断发展,教育思想渐成体系,教育品牌基本形成
回想初到七中,你们和我一起经历了“生存危机”,形式逼迫人,环境改变人,七中往哪儿走?怎么走?已非常紧迫的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七中人的面前,七中人不等、不靠、不拿“生源”找借口,不拿师资找理由,正视学生和教师现状,坚持“凡是走出困境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发展才是硬道理”、“有好老师,才有好学校”、“有了学生规模,才是学校真正的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师是学校的核心,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师生发展”的理念,落实“脚和鞋子”的理论,破解了“唯生源论”的难题,后来又进一步明确了“与高端对接、与大师对话”、“中华情怀、国际视野”、“创适合学生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厚德博学、才艺立身”、的办学思想;和适合七中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7135”教育模式,即70%的学生通过艺术、体育特长升入理想的大学,每一名七中学子在校学习期间都要掌握1项特长,制定了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的A、B、C三级课程标准,以及优秀毕业生实行“5证”评价方案。
几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学校由弱小到健壮凤凰涅槃式的奋斗历程,共同参与了由困境到崛起的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今天的保定七中,已成为保定市课程改革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航者,保定七中作为西部名校、人才摇篮,已成为文化古城直隶保定的地标性品牌。
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升和增强。
创新高效管理机制、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制定有效评价体系,强化副校长领导下的级部负责制,实行“级部负责、处室评价、督导监督”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学校日常事务分级管理,井然有序。重大事务由班子会酝酿,拿出初步方案,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班子民主协商、集体决策。然后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今年根据学校实际,大胆改革管理模式,实行东、西两校区“分区管理、独立运行、特色发展”, 西校区还打破级部运转模式,按学科教研组联合办公,确保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重用了一批务实、勤奋、严谨的“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中层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干部团队的领导力、执行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加强。
一年来,领导班子始终把广大师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解决教职工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工作上的难题,还从老人陪护、家属治病、子女入学等方面尽力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从给毕业班老师送水果到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争取助学金,从校园建设这样的大事到为防治腰椎病教师办公室配备加热按摩靠垫和室内健身单杠这样的小事,都是领导班子关注的事情。
三、课程体系建设、教研模式探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成长。大胆调整国家课程设置比例、精心设计七中特色的校本课程、综合使用教学场馆、合理安排课程表、制定了分层教学和走班教学的评价方案,如《学生成绩跟踪评价方案》、《学生绩效评价方案》等。教学班级分类别、课程标准分层次、学科学习走班制,形成了一套“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引领下,教科研活动以编写“三级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模式为中心,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尝试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困惑、以随笔、论文、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课题素材、提高理论水平。浓缩了我校课程改革理念的河北省校长专项课题《以生为本,创适合学生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已经被教育部纳入国家级课题规划,一批市级课题相继结题。学生成长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成长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
今年又有60多人在各级各类说课做课中获奖,2人获全国一等奖。32人被评为省市级先进个人,16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励、85篇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
四、社团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多样化,学生兴趣培养与特长升学发展并重。
“合格+特长”、“规范+选择”是七中学生的课程开设的原则。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校本课程,教导处统一安排课程表,实行“课程因学生发展需求开设,课表随着场馆使用编排,课时随着学习重点调整”,灵活高效的教学管理。
新生入学后,本着学生自愿、教师推荐,每一名学生都有一项特长的原则,开设音、体、美等十多个中、高考升学社团,和礼仪、棋牌、电脑、轮滑、灯谜、书法、科技及通用技术等十多个兴趣素养社团。70%的学生在社团的引导下,不仅提高了个人综合素养,还将爱好变成了升学预案,并将成熟的社团升级为特色的校本课程,30%的学生在兴趣社团的熏陶下,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做到“成长途径多元化,成才方式多样化”,既夯实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发展了学生才艺特长潜质,使广大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在七中的学习乐趣,让“青春岁月”更靓丽,让孩子的“小时代”放光彩。
五、以“三雅”、“五证”、“自主管理”为抓手,确立七中特色的德育教育目标
我们大力倡导“三雅”文化,讲求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要求男士儒雅、女士优雅、学生文雅。
改革毕业生评价方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做语言文明,道德高尚,讲诚信、敢担当的优秀中学生,今年学校全面实施“社会公益事业经历证”,“才艺特长证”“诚信证”“普通话合格证”和“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证”五证考核评价,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这在全国为首创,得到了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管理“公约式”,学生评价“自主式”,学校开设学生领袖社团,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都是社团的讲师,我和曹书记亲自任学生领袖社团的辅导员。
六、党团工会工作接地气、谋大事、关注敏感事,为创建和谐校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学校管理民主化,党团、工会、督学参与学校实际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和阳光政务,校务会、行政会邀请工会代表、督学、民主党派代表、学生会代表参加。党支部、班子会,经常性的开好民主生活会,工会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读书活动和读书交流活动促教师“儒雅”,组织了教工排球赛、羽毛球赛、青年教师对外联谊会,关注教工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和婚姻大事。
党团工会联合开展了“务实在一线”活动,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对家属楼、南校区供暖、物业等历史遗留问题,高度关注妥善处理,及时解决师生利益诉求,确保安全稳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七、学校的硬件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后勤服务保障得到了新的强化。
跑项目,争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去年,我们对西校区变压器进行了增容,将美术馆改建为多功能体育馆,完善了西校区师生运动器材,新建学生公寓300平米。为一线教师办公室和高中所有教室、学生公寓全部安装了空调、多媒体、电脑等办公设备,购置了“校园平台管理”服务器,为教师教研提供资源平台。
各处室牢固树立“大后勤”观念,加班加点为教学提供保障。遵照“服务谁、谁评价”,完善了评价体系;深入贯彻“后勤围着前勤转,前勤围着级部转,级部围着教师转,全校围绕教学转”的服务理念,形成了“全校一盘棋,齐心搞教学”的局面。深化了后勤集团化改革,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能。
八、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荣誉
中高考成绩是教学质量最直观的体现。2013年我校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一批上线237人;本科二批线上370人。这是七中发展史上本二上线人数首次突破300名大关,也是本科三批线上首次突破500名大关,达到507人。至此,高中部已稳居市区前四名的行列,转变了市区西部高中教育偏弱的局面,促进了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中考600分以上达53人,重点高中公助线上120人,特长生150人,综合排名全区前两名。预计2014年就能提前实现市区“老三”的目标。
一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保定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荣誉30多项。学校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去年,中央媒体包括央视科技频道、旅行天下频道两个栏目来校采风,省市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报道我校70余次。北影、北服、新东方、衡中纷纷来校洽谈合作事宜。“全国阳光体育”河北站启动仪式、河北跤王赛、市体育大会开幕式等均在我校举行。
九、存在的遗憾与不足:
一是教师整体素质与教学力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德才兼备、魅力型骨干教师依然偏少,二是聘任教师编制亟待解决。三是中层以上个别干部政策理论水平、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十、2014的工作思路、核心关键词:课程改革与建设。
一是以“7135”教育模式为指导,通过“顶层设计,专家指导,全员参与”,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更加大胆的推行按兴趣特长分班培养,按学习能力分层学习,依据学生发展方向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生需求不同,量身定做特色课程,调整教师授课地点、时间和内容。教导处统一安排教室、场馆、课时、课表,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满足所有学生需求,使一大批肯于改革,勇于改革,乐于改革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保定七中的名校发展战略目标尽早实现。
二是实行初高中两部直通,确保优秀文化生和特长生留在本部,为实现高考大文大理的重大突破奠定基础。
三是尝试实行西校区和本部优秀高中教师“走校制”,探索初高中各年级实行优秀班主任双班制管理,副班主任为助手,以强带新,使强者尽其才,能者尽其力,以弥补眼下优秀教师短缺的不足。
四是学校本着干活的人不能吃亏的原则,不亏待能干、想干、干得好的人,不亏待为七中大发展出谋划策、出大力的人。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一是关注保障全体教工的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从硬件、软件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二是继续增加优秀教师的外出考察培训学习机会,加大培训力度,立足北京、上海,拓展美、英、新加坡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三是给教师办公室配备图书角,增加纸介图书、杂志。工会和办公室等处室要经常性的组织书香人生论坛、才艺比拼、户外拓展训练等。一句话,校长所企盼的并要着力打造的七中人应该是:会工作,会生活,工作勤奋,精神气浓,才艺双全,情趣高雅。既注重培植个人及家庭的小资有味,又注重促进工作团队的和谐有劲儿。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变革的时代充满了机遇,在改革的世界,我们唯有改变自己。让我们坚定理想与信念,不为艰险所阻,不为纷扰所惑,不为成绩所恋,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继续用超常的谋划,超常的付出,为实现保定七中第三个伟大而宏伟战略目标---创建一流的河北名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